集團法律顧問上任,開始例行的合同巡回檢查。
來到地產子公司,審查采購合同。
眉頭一皺,
發現疑點。
疑點在哪?
一份合同,
采購橋架。
舍近求遠,
棄熟選生。
本地盛產橋架。
橋架,是建筑安裝工程使用的一種包裝裝飾產品。它是用鍍鋅鐵皮材料,制成方形或者長方形管道,里面鋪設電纜電線;建筑工程一般橋架鋪設在房頂及高處;鐵路工程一般橋架鋪設在低處墻壁上。
本市橋架生產廠家和門店星羅棋布,價格和檔次錯落齊全,要什么有什么,質優價廉,為什么不在本地購買,不簽訂本地合同,卻要舍近求遠和一個不生產橋架的、不懂橋架技術的、幾百里地以外的城市簽訂合同?
不正常。
一查,疑問更多。
供貨廠家就在子公司隔壁,三里地遠。
子公司為什么不自己去隔壁廠家采購,非要跑幾百公里遠繞道外地公司去簽訂采購合同,采購產品的生產廠家就在子公司隔壁。
法律顧問親自去調查,取得第一手到貨價格。一對比,合同價格比實際價格高一倍;再去調查其他廠家,驗證合同價格還是比實際價格高出一倍。
再去子公司項目調查,實際收貨數量比合同訂貨量多出一倍,已經超出本項目規劃使用量一倍;多進貨,也用不著。
證據鏈鎖定。
地產子公司與千里之外的外地公司簽訂購貨合同;外地公司無貨可供,轉手與本地生產廠家簽訂購貨合同,要求直送本地地產公司項目地。
外地公司就是一個“二傳手”,僅憑一買一賣兩份買空賣空合同,坐地分贓,拿走貨款價格一半的利潤。
集團指令拒付貨款后,外地公司起訴到本地法院。
外地公司在法庭說:別看合同價格高,實際到我們手里,沒有多少錢。
集團和子公司旁聽人員,聽得清清楚楚,話中有話。
“內鬼”突現。
細查,
異常,
地產公司某副總新開一輛外地牌照二手車,就是簽訂合同的那個外地。
再查,
巧合,
地產公司副總是剛剛從外地招聘進來的人,就是簽訂合同的那個外地。
三查,
證據集合,
副總剛好是分管工程招投標的負責人,一手遮天。
集團約見副總。
副總臉紅脖子粗,說話吞吞吐吐,結結巴巴,一個問題也解釋不清。沒有想到暴露這么快,招聘入職上班剛剛兩個月。
取證,整理材料報案。
一起內外串通舞弊、吃回扣的涉嫌犯罪案件,繩之以法。
原文標題:邱衛民:微型小說《橋架》
原文來源:立法網微信公眾號
(立法網 邱衛民/文)